第009章 規劃
關燈
小
中
大
銀杏的太爺爺是外來戶,當時建房子選址選的很偏,位於整個村子的西邊。
李爺爺當年回家時,家裏的房子破破舊舊,四面漏風,遇到陰雨天更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
他果斷把舊房子推倒,重新蓋了土胚房。建房的時候先將土放到模型中,再用工具把土一點一點夯結實。
大門口進去左右兩邊各有兩間房,往裏走是院子,院子前面一排四間,一間廚房,一間堂屋,兩間臥室。院子的兩側是雞籠和豬圈。房子窗戶很小,沒有玻璃,都是用薄膜封著窗戶,采光不好。電還沒有普及,平時晚上照明都是用煤油燈,一家一般都只有一個燈,吃晚飯的時候大家分坐在煤油燈周圍。
村裏的房子也大都是這個樣子,房子的院墻不高,封閉性也不好,誰家吵架打架,站在院墻外面都能聽的一清二楚。
李家的左鄰是崔紅,右舍是張大牛一家子。
崔紅是整個村子的最尾上一家,她家的另一邊是村裏的稻場,忙時用來翻曬碾軋稻谷,閑時大家愛三三兩兩的聚在稻場說著家長裏短,地裏收成。村裏開會也選在這裏,地方大,容的人多。
稻場的邊上有顆銀杏樹,年代久遠,那裏是孩子的游樂園。離銀杏樹不遠的地方有口水井,養活著張家灣一村的人,旁邊還有一條河,現在沒有洗衣機,洗衣服都在河裏面。
另一個鄰居張大牛是村長的堂叔,他家房子和銀杏家的一樣,只是銀杏家只有三口人,張大牛有兩個兒子張小柱張小林,五個孫子,三個孫女。一大家子人擠在一起,差不多每天都要上演一場罵人的鬧劇,搞不好還是全武行。
銀杏特別佩服隔壁的那個張老太太,簡直讓她大開眼界,她能連著罵人兩小時,罵完媳婦罵孫女,中間不帶喘氣的。這也是一種本事。
張家勞動力多,可是孩子也多,平時吃飯的時候都能聽見哭聲夾雜在老太太中氣十足的罵聲中。
張大牛的大兒媳沈大丫和二兒媳馮小翠都不是省油的燈,又懶又饞又臟。她們倆瞧不起田雙,覺得田雙是個不下蛋的母雞,更讓她們憤怒的是李大力對田雙很好。
礙於李爺爺的紅軍身份,她們只敢私下裏過過嘴癮,在田雙面前走路挺挺腰桿,看著又好氣又好笑。
這倆奇葩兒媳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村裏的另外兩個長舌婦陳來弟魏小妹一起坐在村西頭的銀杏樹下說閑話,說的是口沫橫飛,難分難舍。
銀杏私下稱他們為背後幫,天天在背後嚼舌根,誰過得好就看誰不順眼。
開始的時候銀杏還很有興趣聽這幾個人東扯西拉,時間長了她懶得去打聽,全是各種酸話,一點營養也沒有。
況且最近她忙著規劃以後的生活。
十幾年後恢覆高考,她要算好年齡上學,爭取成為恢覆高考後的第一代大學生。李父對她很好,李母也一直羨慕崔紅識字,肯定會同意讓她上學。
改革開放後允許做生意,很多人下海,那時候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都發了,哪像現在買東西都要帶著票到供銷社買,不準私下買賣。
銀杏前世看人家做生意做的風風火火。可她知道那些只是看著簡單,做起來還是很難。她沒有那個能力和魄力,也不求成為多麽富貴的人,只是想賺點小錢,在工作的城市買套房子,讓李父李母和崔奶奶頤養天年。
思考了幾天也沒想到個好路子。
銀杏心裏想著事,吃晚飯的時候沒精打采的。
田雙生怕姑娘生病,趕緊摸摸她的額頭,李大力慌得把銀杏抱起來要往崔紅家去,銀杏掙紮著要下去,“爸,我沒事,我只是在想心事。”
李大力楞住了,“你這麽小的娃有啥心事?是不是又有人欺負你了。”他非常護短,在他心中自己孩子哪哪都是好的,村裏的那群留著鼻涕的娃就愛欺負銀杏,把她弄得跟他們一樣臟。
銀杏噗嗤一聲笑出來,她這個老爸有時候挺逗的,對她無條件相信,永遠堅信姑娘沒錯,錯的都是別人,“爸,沒人欺負我,他們都羨慕我過年有新衣服穿。”
李大力和田雙好不容易養活了個寶貝疙瘩,那可是把銀杏放在心坎寵,去鎮上的時候扯了點布,要給銀杏做身新衣裳過年穿。
村裏就村長家的小姑娘和銀杏過年可以穿新衣裳,全村的小朋友都羨慕她們倆,尤其是隔壁的三個小姑娘。
銀杏裝了個三十歲的靈魂,這衣服雖說鄉土了些,可是李大力夫妻的愛是不可否認的。
田雙佯裝板著臉,“新衣服過年才能穿。”
李大力也好聲好氣的勸,“杏兒,現在穿弄臟了,過年就不新了,過年那天咱再穿啊。”
銀杏裝作懂事的點了點頭。
這也是她搞不懂的一點,新衣服要留著過年穿。有的孩子過年穿了一件新衣服,年後立馬被爸媽收起來,美其名曰不能弄臟了,等到下一年過年再穿,小孩子身體長得快,穿兩三年就穿不成了,總共就只穿了兩三次。
銀杏看著大口吃飯的李父,突然想到了,她可以賣煎餅。以前經常看到煎餅大媽月入幾萬的,她都恨不得離職去學煎餅。煎餅攤子投資不大,到時候帶著父母去上學,找個地方攤煎餅,賣幾年後在北京買房了就不幹了,畢業了再找份工作。
完美,默默給自己點個讚。
她以前留意過攤煎餅,感覺不是太難,自己多描述幾次,李母應該就能學會,李母做飯的手藝得自李奶奶的真傳,在村裏面都是杠杠的,就是那個爐子的構造不知道。
意外的是,通過銀杏的描述煎餅,發現李母竟然會其中了一種。原來李爺爺當年在外打仗的時候,在炊事班待過,當時有領導愛吃煎餅,特意學的。
老爺子回到張家灣後教過李母,那時候李爺爺還在,每個月有工資,農場還會發些票,生活相對寬裕一點,李爺爺懷念以前的時候就讓李母攤個煎餅。
後來李爺爺不在了,李父和李母覺得那個煎餅浪費油,又沒有白面,就沒做過。
銀杏喜滋滋的想,這真是瞌睡了有枕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爺爺當年回家時,家裏的房子破破舊舊,四面漏風,遇到陰雨天更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
他果斷把舊房子推倒,重新蓋了土胚房。建房的時候先將土放到模型中,再用工具把土一點一點夯結實。
大門口進去左右兩邊各有兩間房,往裏走是院子,院子前面一排四間,一間廚房,一間堂屋,兩間臥室。院子的兩側是雞籠和豬圈。房子窗戶很小,沒有玻璃,都是用薄膜封著窗戶,采光不好。電還沒有普及,平時晚上照明都是用煤油燈,一家一般都只有一個燈,吃晚飯的時候大家分坐在煤油燈周圍。
村裏的房子也大都是這個樣子,房子的院墻不高,封閉性也不好,誰家吵架打架,站在院墻外面都能聽的一清二楚。
李家的左鄰是崔紅,右舍是張大牛一家子。
崔紅是整個村子的最尾上一家,她家的另一邊是村裏的稻場,忙時用來翻曬碾軋稻谷,閑時大家愛三三兩兩的聚在稻場說著家長裏短,地裏收成。村裏開會也選在這裏,地方大,容的人多。
稻場的邊上有顆銀杏樹,年代久遠,那裏是孩子的游樂園。離銀杏樹不遠的地方有口水井,養活著張家灣一村的人,旁邊還有一條河,現在沒有洗衣機,洗衣服都在河裏面。
另一個鄰居張大牛是村長的堂叔,他家房子和銀杏家的一樣,只是銀杏家只有三口人,張大牛有兩個兒子張小柱張小林,五個孫子,三個孫女。一大家子人擠在一起,差不多每天都要上演一場罵人的鬧劇,搞不好還是全武行。
銀杏特別佩服隔壁的那個張老太太,簡直讓她大開眼界,她能連著罵人兩小時,罵完媳婦罵孫女,中間不帶喘氣的。這也是一種本事。
張家勞動力多,可是孩子也多,平時吃飯的時候都能聽見哭聲夾雜在老太太中氣十足的罵聲中。
張大牛的大兒媳沈大丫和二兒媳馮小翠都不是省油的燈,又懶又饞又臟。她們倆瞧不起田雙,覺得田雙是個不下蛋的母雞,更讓她們憤怒的是李大力對田雙很好。
礙於李爺爺的紅軍身份,她們只敢私下裏過過嘴癮,在田雙面前走路挺挺腰桿,看著又好氣又好笑。
這倆奇葩兒媳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村裏的另外兩個長舌婦陳來弟魏小妹一起坐在村西頭的銀杏樹下說閑話,說的是口沫橫飛,難分難舍。
銀杏私下稱他們為背後幫,天天在背後嚼舌根,誰過得好就看誰不順眼。
開始的時候銀杏還很有興趣聽這幾個人東扯西拉,時間長了她懶得去打聽,全是各種酸話,一點營養也沒有。
況且最近她忙著規劃以後的生活。
十幾年後恢覆高考,她要算好年齡上學,爭取成為恢覆高考後的第一代大學生。李父對她很好,李母也一直羨慕崔紅識字,肯定會同意讓她上學。
改革開放後允許做生意,很多人下海,那時候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都發了,哪像現在買東西都要帶著票到供銷社買,不準私下買賣。
銀杏前世看人家做生意做的風風火火。可她知道那些只是看著簡單,做起來還是很難。她沒有那個能力和魄力,也不求成為多麽富貴的人,只是想賺點小錢,在工作的城市買套房子,讓李父李母和崔奶奶頤養天年。
思考了幾天也沒想到個好路子。
銀杏心裏想著事,吃晚飯的時候沒精打采的。
田雙生怕姑娘生病,趕緊摸摸她的額頭,李大力慌得把銀杏抱起來要往崔紅家去,銀杏掙紮著要下去,“爸,我沒事,我只是在想心事。”
李大力楞住了,“你這麽小的娃有啥心事?是不是又有人欺負你了。”他非常護短,在他心中自己孩子哪哪都是好的,村裏的那群留著鼻涕的娃就愛欺負銀杏,把她弄得跟他們一樣臟。
銀杏噗嗤一聲笑出來,她這個老爸有時候挺逗的,對她無條件相信,永遠堅信姑娘沒錯,錯的都是別人,“爸,沒人欺負我,他們都羨慕我過年有新衣服穿。”
李大力和田雙好不容易養活了個寶貝疙瘩,那可是把銀杏放在心坎寵,去鎮上的時候扯了點布,要給銀杏做身新衣裳過年穿。
村裏就村長家的小姑娘和銀杏過年可以穿新衣裳,全村的小朋友都羨慕她們倆,尤其是隔壁的三個小姑娘。
銀杏裝了個三十歲的靈魂,這衣服雖說鄉土了些,可是李大力夫妻的愛是不可否認的。
田雙佯裝板著臉,“新衣服過年才能穿。”
李大力也好聲好氣的勸,“杏兒,現在穿弄臟了,過年就不新了,過年那天咱再穿啊。”
銀杏裝作懂事的點了點頭。
這也是她搞不懂的一點,新衣服要留著過年穿。有的孩子過年穿了一件新衣服,年後立馬被爸媽收起來,美其名曰不能弄臟了,等到下一年過年再穿,小孩子身體長得快,穿兩三年就穿不成了,總共就只穿了兩三次。
銀杏看著大口吃飯的李父,突然想到了,她可以賣煎餅。以前經常看到煎餅大媽月入幾萬的,她都恨不得離職去學煎餅。煎餅攤子投資不大,到時候帶著父母去上學,找個地方攤煎餅,賣幾年後在北京買房了就不幹了,畢業了再找份工作。
完美,默默給自己點個讚。
她以前留意過攤煎餅,感覺不是太難,自己多描述幾次,李母應該就能學會,李母做飯的手藝得自李奶奶的真傳,在村裏面都是杠杠的,就是那個爐子的構造不知道。
意外的是,通過銀杏的描述煎餅,發現李母竟然會其中了一種。原來李爺爺當年在外打仗的時候,在炊事班待過,當時有領導愛吃煎餅,特意學的。
老爺子回到張家灣後教過李母,那時候李爺爺還在,每個月有工資,農場還會發些票,生活相對寬裕一點,李爺爺懷念以前的時候就讓李母攤個煎餅。
後來李爺爺不在了,李父和李母覺得那個煎餅浪費油,又沒有白面,就沒做過。
銀杏喜滋滋的想,這真是瞌睡了有枕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